新闻中心
“百年回响:包豪斯-同济设计基础教学的回望与对话”展览开幕
“百年回响:包豪斯-同济设计基础教学的回望与对话”主题展览于10月21日在城规学院c楼地下展厅开幕。此次展览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纪念包豪斯这座产生了世界性影响的现代设计学校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常务副校长伍江,本科生院、新生院院长黄一如,校外办副主任陈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院长李振宇,副院长孙彤宇,建筑系主任蔡永洁、副系主任章明、张鹏,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李麟学等,建筑系袁烽、阴佳、本杰明·穆栋教授,城市规划系侯丽教授,特邀老教授和退休教师代表卢济威、贾瑞云、王伯伟、郑孝正等教授,《建筑遗产》副主编冈萨雷斯和《时代建筑》主编支文军教授,多位中外教师嘉宾和同学以及参与展览的师生出席开幕式。展览策划组织者卢永毅教授和张建龙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展览概况。
伍江校长、黄一如院长、李振宇院长、蔡永洁主任分别在致辞中对包豪斯精神的特点、包豪斯对同济的影响、以及包豪斯在今天以及未来的意义等方面做出精彩的总结。而卢济威教授与王伯伟教授则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出发,侃侃而谈,讲述了同济基础教学几十年在包豪斯理念影响下的发展史。
在包豪斯百年诞辰之际,世界各地都在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我们举办以设计基础教学为主题的展览,首先希望透过抽象的图像,剥离风格的标签,再度回溯包豪斯的办学初衷,即,建立一套理性与感性兼备、个人与社会互融、创造与时代对接的设计教学体系,通过观察、感知和动手的训练,提升学生智性,培养他们对纷繁世界不断发现、不断整合的能力,以实践日常生活和物质文化的设计创新。
展览通过年谱整理、教师访谈以及成果回顾等形式对包豪斯与同济基础教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展示了学院师生在前往德国重读包豪斯的“德国现代建筑”暑期工作营活动成果。同时在溯源的基础上,将同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持续变革做了概要梳理和呈现。
展览还通过教师访谈的形式,用视频记录下那段熟悉历史的点点滴滴。展品中可以看到王伯伟教授在1979年学生时代所做的设计基础课作业“台式文具盒”的实物展出,也可以找到1979年伍江教授在做学生时所完成的书籍封面设计,既有真切的历史感,也增添了开幕式的活跃气氛。
展览的另一部分是向包豪斯预备课程导师和同济建筑系前辈们“致敬”版块,汇集了近期建筑基础教学团队为本次纪念活动特别组织的一年级学生课程教学成果,共有四个主题,旨在重识历史遗产,重启历史对话,用更多样的形式、更广阔的视野和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展开连接历史并超越历史的设计探索实践。
“身体的表演”首先向包豪斯的施莱默及其系列舞台设计、向黄作燊前辈及其1940年代话剧《机器人》舞台设计致敬。学生们依据指定剧目的场景,以基本材料的组合为手段,设计制作一组适应不同角色身份和表演者身体活动特征的身体包裹体,并在复原的1940年代舞台场景中完成相应的表演。
“身体的表演”
theperformanceofbody”
“神秘的帽子”是向包豪斯预备课程的创建者伊顿致敬。学生通过对基本几何要素中所包含的各种形式可能的探寻,建立起身体感官、运动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神秘的帽子”
themysterioushat
在“隐藏主题的招贴画”中,学生通过对1916年间保罗·克利的绘画与诗的作品解读,基于线条色彩等基本要素和画面构成的自发性及动态性关联,以及隐藏其间的情绪特征,展开纪念包豪斯100周年招贴画创作。
“触摸里弄的烟火气”以“弄堂空间的尺度”、“弄堂内的光影”、“弄堂立面的表情”和“弄堂街区的歌唱”四个主题,引导学生进入现时状态下的真实社会和市井空间,基于个人体验,从触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对上海里弄街区多维丰富的生活空间和历史语境进行通感式的抽象转译,以此向包豪斯形式大师纳吉的“全人教育”理念致敬,并对包豪斯去历史化的纯粹抽象训练形成批判性反思。
“触摸里弄的烟火气”
展览策划:
卢永毅、张建龙、徐甘、钱锋
参与课程的指导教师有
“身体的表演”
王凯、徐甘、钱锋、岑伟、邓丰
神秘的帽子”
戚广平、朱晓明、李立、李颖春
“隐藏主题的招贴画”
赵巍岩、温静、张建龙、何伟、司马蕾、李兴无、李华
“触摸里弄的烟火气”
华霞虹、王珂、关平、耿慧志、杨贵庆
“德国现代建筑”暑期工作营
周鸣浩、王雨林
参与展览设计与布展有
徐甘、钱锋、王凯、华霞虹、李彦伯、朱晓明、周易知、田唯佳等教师
博士生王雨林和本科生、研究生同学
展览持续到11月22日
供稿:周易知